莫高窟,这名字听起来神秘感十足,充满西域风情。“窟”是山洞的意思,由于四周沙漠地形低,唯这一处沙漠突兀,故称为漠高窟。又因“莫”与“漠”古时通用,如今传为“莫高窟”。
莫髙窟距离古代丝绸之路南北的分界点敦煌城不远,许多奔波于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、生意的发达,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,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形象,这些商人都来自于五湖四海,西到波斯湾,东到高句丽。从十六国到元朝,莫高窟的开凿一直沿续了10个朝代。
石窟壁画富丽多彩,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、山川景物、亭台楼阁等建筑画、山水画、花卉图案、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,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,雄伟瑰丽。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,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状况,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。
如果从佛法层面来说,莫高窟的塑像、壁画,它们的存在只是一种“表法”,就是告诉我们佛法的真谛,就是不要执着一切,因为一切只是因缘和合的表象,一种假相,本质终究是一种“空”。或者说,它们就是渡人到彼岸的船,一旦上岸后你就可以大步向前,而不必回头对船恋恋不舍。“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。”